今昔古文网 今昔古文网首页
古诗 名句 典籍 诗人 名言 成语

列传·卷十三

作者:张廷玉等

  徐达 常遇春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获其张、汤二将,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进佥枢密院事。继克宁国,徇宜兴,使前锋赵德胜下常熟,擒士诚弟士德。明年复攻宜兴,克之。太祖自将攻婺州,命达留守应天,别遣兵袭破天完将赵普胜,复池州。迁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攻安庆,自无为陆行,夜掩浮山寨,破普胜部将于青山,遂克潜山。还镇池州,与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陈友谅犯龙江,达军南门外,与诸将力战破之,追及之慈湖,焚其舟。

  明年,从伐汉,取江州。友谅走武昌,达追之。友谅出战舰沔阳,达营汉阳沌口以遏之。进中书右丞。明年,太祖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达以沌口军讨平之。从援安丰,破吴将吕珍,遂围庐州。会汉人寇南昌,太祖召达自庐州来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明年,太祖称吴王,以达为左相国。复引兵围庐州,克其城。略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湖、湘平。召还,帅遇春等徇淮东,克泰州。吴人陷宜兴,达还救复之。复引兵渡江,克高邮,俘吴将士千余人。会遇春攻淮安,破吴军于马骡港,守将梅思祖以城降。进破安丰,获元将忻都,走左君弼,尽得其运艘。元兵侵徐州,迎击,大破之,俘斩万计。淮南、北悉平。

  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平章遇春为副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围其城。士诚遣吕珍等以兵六万赴救,屯旧馆,筑五寨自固。达使遇春等为十垒以遮之。士诚自以精兵来援,大破之于皂林。士诚走,遂拔升山水陆寨。五太子、朱暹、吕珍等皆降,以徇于城下,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达军葑门,遇春军虎丘,郭子兴军娄门,华云龙军胥门,汤和军阊门,王弼军盘门,张温军西门,康茂才军北门,耿炳文军城东北,仇成军城西南,何文辉军城西北,筑长围困之。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荅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

  寻拜征虏大将军,以遇春为副,帅步骑二十五万人,北取中原,太祖亲祃于龙江。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遇春剽疾敢深入,而达尤长于谋略。遇春下城邑不能无诛僇,达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又谓达,进取方略,宜自山东始。师行,克沂州,降守将王宣。进克峄州,王宣复叛,击斩之。莒、密、海诸州悉下。乃使韩政分兵扼河,张兴祖取东平、济宁,而自帅大军拔益都,徇下濰、胶诸州县。济南降,分兵取登、莱。齐地悉定。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副将军遇春克东昌,会师济南,击斩乐安反者。还军济宁,引舟师溯河,趋汴梁,守将李克彝走,左君弼、竹贞等降。遂自虎牢关入洛阳,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洛水北,破走之。梁王阿鲁温以河南隆,略定嵩、陕、陈、汝诸州,遂捣潼关。李思齐奔凤翔,张思道奔鹿阝城,遂入关,西至华州。

  捷闻,太祖幸汴梁,召达诣行在所,置酒劳之,且谋北伐。达曰:“大军平齐鲁,扫河洛,王保保逡巡观望;潼关既克,思齐辈狼狈西奔。元声援已绝,今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有也。”帝曰:“善。”达复进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穷追之乎?”帝曰:“元运衰矣,行自澌灭,不烦穷兵。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侵轶可也。”达顿首受命。遂与副将军会师河阴,遣裨将分道徇河北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师次临清,使傅友德开陆道通步骑,顾时浚河通舟师,遂引而北。遇春已克德州,合兵取长芦,扼直沽,作浮桥以济师。水陆并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克通州。顺帝帅后妃太子北去。逾日,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不降,斩之,其余不戮一人。封府库,籍图书宝物,令指挥张胜以兵千人守宫殿门,使宦者护视诸宫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

  捷闻,诏以元都为北平府,置六卫,留孙兴祖等守之,而命达与遇春进取山西。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下怀庆,度太行,取泽、潞,达以大军继之。时扩廓帖木儿方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以攻北平。达闻之,与诸将谋曰:“扩廓远出,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所谓批亢捣虚者也。彼若西还自救,此成擒耳。”诸将皆曰:“善。”乃引兵趋太原。扩廓至保安,果还救。达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以十八骑遁去。尽降其众,遂克太原。乘势收大同,分兵徇未下州县。山西悉平。

  二年引兵西渡河。至鹿台,张思道遁,遂克奉元。时遇春下凤翔,李思齐走临洮,达会诸将议所向。皆曰:“张思道之才不如李思齐,而庆阳易于临洮,请先庆阳。”达曰:“不然,庆阳城险而兵精,猝未易拔也。临洮北界河、湟,西控羌、戎,得之,其人足备战斗,物产足佐军储。蹙以大兵,思齐不走,则束手缚矣。临洮既克,于旁郡何有?”遂渡陇,克秦州,下伏羌、宁远,入巩昌,遣右副将军冯胜逼临洮,思齐果不战降。分兵克兰州,袭走豫王,尽收其部落辎重。还出萧关,下平凉。思道走宁夏,为扩廓所执,其弟良臣以庆阳降。达遣薛显受之。良臣复叛,夜出兵袭伤显。达督军围之。扩廓遣将来援,逆击败去,遂拔庆阳。良臣父子投于井,引出斩之。尽定陕西地。诏达班师,赐白金文绮甚厚。

  将论功大封,会扩廓攻兰州,杀指挥使,副将军遇春已卒,三年春帝复以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道出兵。达自潼关出西道,捣定西,取扩廓。文忠自居庸出东道,绝大漠,追元嗣主。达至定西,扩廓退屯沈儿峪,进军薄之。隔沟而垒,日数交。扩廓遣精兵从间道劫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卒失措,军惊扰,达帅兵击却之。德济,大海子也,达以其功臣子,械送之京师,而斩其下指挥等数人以徇。明日,整兵夺沟,殊死战,大破扩廓兵。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扩廓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德济至京,帝释之,而以书谕达:“将军效卫青不斩苏建耳,独不见穰苴之待庄贾乎?将军诛之,则已。今下廷议,吾且念其信州、诸暨功,不忍加诛。继自今,将军毋事姑息。”达既破扩廓,即帅师自徽州南一百八渡至略阳,克沔州,入连云栈,攻兴元,取之。而副将军文忠亦克应昌,获元嫡孙妃主将相。先后露布闻,诏振旅还京师。帝迎劳于龙江。乃下诏大封功臣,授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予世券。明年帅盛熙等赴北平练军马,修城池,徙山后军民实诸卫府,置二百五十四屯,垦田一千三百余顷。其冬,召还。

  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达遣都督蓝玉击败扩廓于土刺河。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达战不利,死者数万人。帝以达功大,弗问也。时文忠军亦不利,引还。独胜至西凉获全胜,坐匿驼马,赏不行,事具《文忠》、《胜传》。明年,达复帅诸将行边,破敌于答剌海,还军北平,留三年而归。十四年,复帅汤和等讨乃儿不花。已,复还镇。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子四: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辉祖,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有才气,以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达薨,嗣爵。以避皇太孙讳,赐今名。数出练兵陕西、北平、山东、河南。元将阿鲁帖木儿隶燕府,有异志,捕诛之。还领中军都督府。建文初,加太子太傅。燕王子高煦,辉祖甥也。王将起兵,高煦方留京师,窃其善马而逃。辉祖大惊,遣人追之,不及,乃以闻,遂见亲信。久之,命帅师援山东,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俄被诏还,诸将势孤,遂相次败绩。及燕兵渡江,辉祖犹引兵力战。成祖入京师,辉祖独守父祠弗迎。于是下吏命供罪状,惟书其父开国勋及券中免死语。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万历中录建文忠臣,庙祀南都,以辉祖居首。后追赠太师,谥忠贞。

  辉祖死逾月,成祖诏群臣:“辉祖与齐、黄辈谋危社稷。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辉祖死,中山王不可无后。”遂命辉祖长子钦嗣。九年,钦与成国公勇、定国公景昌、永康侯忠等,俱以纵恣为言官所劾。帝宥勇等,而令钦归就学。十九年来朝,遽辞归。帝怒,罢为民。仁宗即位,复故爵,传子显宗、承宗。承宗,天顺初,守备南京,兼领中军府,公廉恤士有贤声。卒,子俌嗣。俌字公辅,持重,善容止。南京守备体最隆,怀柔伯施钅监以协同守备位俌上。俌不平,言于朝,诏以爵为序,著为令。弘治十二年,给事中胡易、御史胡献以灾异陈言下狱,俌上章救之。正德中,上书谏游畋,语切直。尝与无锡民争田,贿刘瑾,为时所讥。俌嗣五十二年而卒,赠太傅,谥庄靖。孙鹏举嗣,嬖其妾,冒封夫人,欲立其子为嫡,坐夺禄。传子邦瑞,孙维志,曾孙弘基。自承宗至弘基六世,皆守备南京,领军府事。弘基累加太傅,卒,谥庄武,子文爵嗣。明亡,爵除。

  增寿以父任仕至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反,尝以问增寿。增寿顿首曰:“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及燕师起,数以京师虚实输于燕。帝觉之,未及问。比燕兵渡江,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王入,抚尸哭。即位,追封武阳侯,谥忠愍。寻进封定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以其子景昌嗣。骄纵,数被劾,成祖辄宥之。成祖崩,景昌坐居丧不出宿,夺冠服岁禄,已而复之。三传至玄孙光祚,累典军府,加太师,嗣四十五年卒,谥荣僖。传子至孙文璧,万历中,领后军府。以小心谨畏见亲于帝,数代郊天,加太师。累上书请建储,罢矿税,释逮系。嗣三十五年卒,谥康惠。再传至曾孙允祯,崇祯末为流贼所杀。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魏国之后多贤,而累朝恩数,定国常倍之。嘉靖中诏裁恩泽世封,有言定国功弗称者,竟弗夺也。

  添福早卒。膺绪,授尚宝司卿,累迁中军都督佥事,奉朝请,世袭指挥使。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

  时将士妻子辎重皆在和州,元中丞蛮子海牙复以舟师袭据采石,道中梗。太祖自将攻之,遣遇春多张疑兵分敌势。战既合,遇春操轻舸,冲海牙舟为二。左右纵击,大败之,尽得其舟。江路复通。寻命守溧阳,从攻集庆,功最。从元帅徐达取镇江,进取常州。吴兵围达于牛塘,遇春往援,破解之,擒其将,进统军大元帅。克常州,迁中翼大元帅。从达攻宁国,中流矢,裹创斗,克之。别取马驼沙,以舟师攻池州,下之,进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从取婺州,转同佥枢密院事,守婺。移兵围衢州,以奇兵突入南门瓮城,毁其战具,急攻之,遂下,得甲士万人,进佥枢密院事。攻杭州,失利,召还应天。从达拔赵普胜之水寨,从守池州,大破汉兵于九华山下,语具《达传》。

  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从取安庆。汉军出江游徼,遇春击之,皆反走,乘胜取江州。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其将李伯升解围遁。命甓安庆城。

  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池州帅罗友贤据神山寨,通张士诚,遇春破斩之。从援安丰。比至,吕珍已陷其城,杀刘福通,闻大军至,盛兵拒守。太祖左右军皆败,遇春横击其阵,三战三破之,俘获士马无算。遂从达围庐州。城将下,陈友谅围洪都,召还。会师伐汉,遇于彭蠡之康郎山。汉军舟大,乘上流,锋锐甚。遇春偕诸将大战,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浅,几殆。遇春射中定边,太祖舟得脱,而遇春舟复胶于浅。有败舟顺流下,触遇春舟乃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友谅不敢复战。诸将以汉军尚强,欲纵之去,遇春独无言。比出湖口,诸将欲放舟东下,太祖命扼上流。遇春乃溯江而上,诸将从之。友谅穷蹙,以百艘突围。诸将邀击之,汉军遂大溃,友谅死。师还,第功最,赉金帛土田甚厚。从围武昌,太祖还应天,留遇春督军困之。

  明年,太祖即吴王位,进遇春平章政事。太祖复视师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来援。遇春乘其未集,急击擒之。城中由是气夺,陈理遂降,尽取荆、湖地。从左相国达取庐州,别将兵略定临江之沙坑、麻岭、牛陂诸寨,擒伪知州邓克明,遂下吉安。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遇春遂因兵威谕降南雄、韶州,还定安陆、襄阳。复从徐达克泰州,败士诚援兵,督水军壁海安壩以遏之。

  其秋拜副将军,伐吴。败吴军于太湖,于毗山,于三里桥,遂薄湖州。士诚遣兵来援,屯于旧馆,出大军后。遇春将奇兵由大全港营东阡,更出其后。敌出精卒搏战,奋击破之。袭其右丞徐义于平望,尽燔其赤龙船,复败之于乌镇,逐北至升山,破其水陆寨,悉俘旧馆兵,湖州遂下。进围平江,军虎丘。士诚潜师趋遇春,遇春与战北濠,破之,几获士诚。久之,诸将破葑门,遇春亦破阊门以入,吴平。进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复拜副将军,与大将军达帅兵北征。帝亲谕曰:“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不虑不能战,虑轻战耳。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遇春拜谢。既行,以遇春兼太子少保,从下山东诸郡,取汴梁,进攻河南。元兵五万陈洛水北。遇春单骑突其阵,敌二十余骑攒〈木朔〉刺之。遇春一矢殪其前锋,大呼驰入,麾下壮士从之。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降梁王阿鲁温,河南郡邑以次下。谒帝于汴梁,遂与大将军下河北诸郡。先驱取德州,将舟师并河而进,破元兵于河西务,克通州,遂入元都。别下保定、河间、真定。

  与大将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来援。遇春言于达曰:“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达曰:“善。”会扩廓部将豁鼻马来约降,且请为内应,乃选精骑夜衔枚往袭。扩廓方燃烛治军书,仓卒不知所出,跣一足,乘孱马,以十八骑走大同。豁鼻马降,得甲士四万,遂克太原。遇春追扩廓至忻州而还。诏改遇春左副将军,居右副将军冯胜上。北取大同,转徇河东,下奉元路,与胜军合,西拔凤翔。

  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以平章李文忠副之,帅步骑九万,发北平,径会州,败敌将江文清于锦州,败也速于全宁。进攻大兴州,分千骑为八伏。守将夜遁,尽擒之,遂拔开平。元帝北走,追奔数百里。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子女宝货称是。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听约束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遇春从弟荣,积功为指挥同知,从李文忠出塞,战死胪朐河。遇春二子,茂、升。

  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骄稚不习事。洪武二十年命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胜,茂妇翁也。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会纳哈出请降,诣右副将军蓝玉营,酒次,与玉相失,纳哈出取酒浇地,顾其下咄咄语。茂方在坐,麾下赵指挥者,解蒙古语,密告茂:“纳哈出将遁矣。”茂因出不意,直前搏之。纳哈出大惊,起欲就马。茂拔刀,砍其臂伤。纳哈出所部闻之,有惊溃者。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帝收胜总兵印,而安置茂于龙州,二十四年卒。初,龙州土官赵贴坚死,从子宗寿当袭。贴坚妻黄以爱女予茂为小妻,擅州事。茂既死,黄与宗寿争州印,相告讦。或构蜚语,谓茂实不死,宗寿知状。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宗寿亦输款,乃罢兵。

  茂无子,弟升,改封开国公,数出练军,加太子太保。升之没,《实录》不载。其他书纪传谓,建文末,升及魏国公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或谓升洪武中坐蓝玉党,有告其聚兵三山者,诛死。常氏为兴宗外戚,建文时恩礼宜厚,事遭革除,无可考,其死亦遂传闻异词。升子继祖,永乐元年迁云南之临安卫,时甫七岁。继祖子宁,宁子复。弘治五年诏曰:“太庙配享诸功臣,其赠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孙或不沾寸禄,沦于氓隶。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乃自云南召复,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嘉靖十一年绍封四王后,封复孙玄振为怀远侯,传至曾孙延龄,有贤行。崇祯十六年,全楚沦陷,延龄请统京兵赴九江协守。又言江都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数千皆其始祖远裔,请鼓以忠义,练为亲兵。帝嘉之,不果行。南都诸勋戚多恣睢自肆,独延龄以守职称。国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

  赞曰: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允为元勋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锡土,若二王者,可谓极盛矣。顾中山赏延后裔,世叨荣宠;而开平天不假年,子孙亦复衰替。贵匹勋齐,而食报或爽,其故何也?太祖尝语诸将曰:“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信哉,可为为将帅者鉴矣。

上一篇:列传·卷十二 下一篇:列传·卷十四

明史·列传·卷十三部分译文

作者:佚名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徐达年少有大志,身长高颧,刚毅武勇。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授徐达为镇抚。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拘捕了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以后跟随朱元璋渡江,拔采石,取太平,徐达与常遇春都是军中先锋。又随朱元璋破获元将陈野先,并率军攻取溧阳、溧水,又随朱元璋攻下集庆。朱元璋驻守集庆,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军东克镇江。徐达军中号令严明,城中秩序井然。徐达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将其击败,然后请求增兵围攻常州。张士诚遣将来援,徐达因为敌人既狡猾又强大,强攻不易,便在城外二处设伏等待,另外派将领王均用为奇兵,徐达则亲自督军作战。敌军撤退时遇上埋伏,徐达军将其击败,抓获张、汤二将,进兵围攻常州,第二年将它攻克。徐达晋升为佥枢密院事。继而攻占宁国、宜兴,派前锋赵德胜攻下常熟,擒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第二年复攻宜兴,将其攻克。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婺州,命徐达留守应天,另外派兵袭击天完守将赵普胜,将其打败,收复池州。徐达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而攻安庆,自无为出发,沿陆地行走,趁夜袭击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的部将,攻克潜山。回师镇守池州,与常遇春设下埋伏,在九华山下将陈友谅打败,斩首万人,生擒三千。常遇春认为“:这是一支劲旅,不杀的话,将会成为后患。”徐达不同意,便将此事报告朱元璋。而常遇春则抢先在夜里活埋被俘者过半,朱元璋闻此不悦,将其余的人全部释放。于是朱元璋开始命徐达全面统辖其他将领。陈友谅进犯龙江时,徐达率军伏于南门外,与诸将奋力拼杀,将其打败,乘胜追到慈湖,将其船只烧毁。

  第二年,徐达跟随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攻取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徐达率军追击。陈友谅出动战舰到沔阳,徐达在汉阳沌口扎营遏制。这时徐达晋升为中书右丞。一年后,朱元璋平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反叛,徐达率沌口驻军将其讨平。不久跟随朱元璋支援安丰,打败吴将吕珍,然后包围庐州。当时正遇陈友谅围攻南昌,朱元璋召徐达从庐州前来会师,与陈友谅军在鄱阳湖遭遇,陈友谅军非常强大,徐达身先士卒,率军拼力奋战,将敌前锋打败,杀一千五百人,获一巨舰。朱元璋知道此敌可破,而又担心张士诚内犯,马上连夜派徐达还守应天,自己亲率诸将鏖战,最后击毙陈友谅。第二年,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徐达再次引兵围攻庐州,攻克此城,连下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平定湖、湘。应召返回后,率常遇春等巡行淮东,攻克泰州。吴人攻陷宜兴,徐达回军援救,将其收复。又引兵渡江,攻克高邮,俘获吴将士千余人。会合常遇春攻淮安,在马骡港打败吴军,守将梅思祖以城投降。进而攻破安丰,俘获元将忻都,赶走左君弼,尽得其运输船只。元兵侵犯徐州,徐达率军迎击,大败元兵,俘获斩首数以万计。淮南、淮北全部平定。

  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军六万前来援救,驻屯旧馆,修筑五寨以自固。徐达让常遇春等建造十座堡垒加以围阻。张士诚又亲率精兵来援,徐达在皂林大败其军,张士诚逃走,遂攻克升山水陆寨。五太子、朱暹、吕珍等都投降,徐达巡行城下,湖州投降。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徐达驻扎葑门,常遇春驻扎虎丘,郭子兴驻扎娄门,华云龙驻扎胥门,汤和驻扎阊门,王弼驻扎盘门,张温驻扎西门,康茂才驻扎北门,耿炳文驻扎城东北,仇成军驻扎城西南,何文辉驻扎城西北,筑成长墙围困城中之敌。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根据情况,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我不宜控制。”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

  不久徐达又拜为征虏大将军,以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骑二十五万,北取中原,朱元璋亲自在龙江为这次征讨举行祭神仪式。当时能称作名将的人,首推徐达、常遇春。两人才勇相当,都为朱元璋所倚重。常遇春剽悍、急躁,作战勇敢,而徐达擅长谋略。常遇春攻下城邑后不能做到毫无杀戮,而徐达所到之处,从不骚扰百姓,如果俘获壮士与间谍,便与他们以恩义结交,使他们为己所用。因为这样,许多人都乐意归附大将军。因此,朱元璋传谕诸将:指挥军队必须持重有纪律;而带兵作战,攻城略地,为将之道,徐达堪为楷模。又告诉徐达,进取方略,应当从山东开始。徐达率军而行,攻克沂州,招降守将王宣。进一步攻克峄州,王宣重新反叛,徐达便将他击杀。攻下莒、密、海诸州,然后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攻取东平、济宁,而自己率大军攻取益都,攻下淮、胶等州县。济南投降,徐达分兵攻取登、莱,齐地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徐达兼太子少傅。副将军常遇春攻克东昌,会师济南,击斩乐安反叛者。然后徐达还军济宁,引水师溯黄河而上,直趋汴梁,守将李克彝逃走,左君弼、竹贞等投降。于是从虎牢关进入洛阳,与元将脱因帖木儿大战于洛水之北,元将兵败逃走。梁王阿鲁温以河南投降,徐达率军平定嵩、陕、陈、汝等州,然后直捣潼关。李思齐逃往凤翔,张思道逃往鹿阝城,徐达率军入关,西到华州。

  捷报传来后,太祖巡幸汴梁,召徐达到其住所,摆酒设宴慰劳,并与他商议北伐之事。徐达说:“我大军平定齐鲁,扫平河洛,王保保徘徊观望;潼关已克,李思齐之辈狼狈西逃。元朝声援已绝,现在我们乘势直捣元都,便可以不战而取。”太祖听后赞道“:你说得对。”徐达进一步说“:元都攻克后,如果其主向北逃走,我军要不要继续追击呢?”太祖说:“元朝国运已衰,即将自行灭亡,不必烦劳军队去追击了。你们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止他们侵袭便可以了。”徐达顿首领命。于是与副将军常遇春会师河阴,派遣副将分道巡行河北之地,连下卫辉、彰德、广平。军队临时驻扎临清,派傅友德开辟陆路使步骑通过,派顾时疏通河道使水师通行,然后引兵向北。常遇春已克德州,与徐达合兵攻取长芦,扼直沽,搭浮桥让军队过河。水陆并进,在河西务大败元军,进一步攻克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向北逃走。一天后,徐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不投降,徐达便将他们斩首,除此之外,没杀一人。然后命人封闭府库,登记书籍、宝物,并命指挥张胜带领一千士兵看守宫殿门,让宦官看护那些宫人、嫔妃、公主,严禁士兵侵扰欺凌她们。城中官民安居乐业,店铺照常营业。

  捷报传来,太祖下诏以元都为北平府,设置六卫,命孙兴祖等留守,而命徐达与常遇春进取山西。常遇春先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攻下怀庆,越过太行,攻取泽、潞,徐达率大军随后跟进。当时扩廓帖木儿正引兵出雁门,将由居庸进攻北平。徐达知道后,与诸将商议道“:扩廓率军远行,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敌。现在我们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其进不能战,退无所守,这就是攻击敌人的要害和虚弱之处。如果扩廓西还自救,我们就能将他擒获。”诸将听后都说“:说得对啊。”于是,徐达引兵直趋太原,扩廓到保安,果然返回援救。徐达挑选精兵夜袭其营,扩廓率十八名骑兵逃跑。徐达尽降其部众,攻克太原。又乘势收取大同,分兵巡行还未攻下的州县,山西全部平定。

  二年(1369),徐达引兵向西渡河,到达鹿台,张思道逃走,于是攻克奉元。当时常遇春攻下凤翔,李思齐逃至临洮,徐达会集诸将商议军队的进攻方向,诸将都说“:张思道的才能不如李思齐,而庆阳又比临洮易攻,请求先攻庆阳。”而徐达则说“:你们说得不对,庆阳城险而兵精,如果突然进攻,不容易攻取。而临洮北接河、湟,西控羌、戎,获得此城,其人便可利用来增强战斗力,物产也足以提供军队的物资粮饷。如果以大军进逼,李思齐不弃城逃走,他就是束手待擒了。临洮攻克后,邻郡还能存在么?”于是率军渡陇,攻克秦州,攻下伏羌、宁远,进入巩昌,派右副将军冯胜进逼临洮,李思齐果然不战而降。然后分兵攻克兰州,击走豫王,全部缴获其部队辎重行李。回军出萧关,攻下平凉,张思道逃往宁夏,被扩廓所捉,其弟张良臣以庆阳投降,徐达派薛显受降。张良臣重新反叛,趁夜出兵袭击,打伤薛显。徐达督军包围张良臣叛军,扩廓遣将前来援救,徐达率军迎击,将其打败逃走,于是攻取庆阳,张良臣父子投入井中,便将其拉出斩首,陕西之地全部平定。太祖下诏,徐达班师回朝,赏赐丰厚的白金和丝绸。

  将要论功大封时,正遇扩廓兵攻兰州,杀指挥使,副将军常遇春此时已死,因此,三年(1370)春,太祖又以徐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路出兵。徐达自潼关从西路出击,直捣定西,攻打扩廓。李文忠自居庸从东路出击,横穿沙漠,追击元嗣主。徐达兵至定西时,扩廓退驻沈儿峪,徐达挥师逼近。双方隔沟而垒,一天之内交战数次。扩廓派精兵从小路出发,进攻东南垒,左丞胡德济仓惶失措,军中惊扰,徐达率军将扩廓击退。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儿子,徐达因为他是功臣之子,便将他戴上镣铐送往京城,而将他手下指挥斩首数人以示众。第二天,整顿军队,进兵夺沟,殊死作战,大破扩廓军,擒获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官属一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匹、骆驼等牲畜数以万计。扩廓仅携妻子、儿女数人逃往和林。胡德济被押至京城后,太祖释放了他,却又写信告诉徐达:“将军仿效卫青不斩苏建之事,难道你没看见穰苴是怎么对待庄贾的吗?将军杀了他,也便罢了。今天到朝廷商议此事,我且念他在信州、诸暨所立之功,不忍将他处死。从今以后,将军对这类事情不要再妄加姑息了。”

  徐达打败扩廓之后,立即率军从徽州南一百八渡到略阳,攻克沔州,进入连云栈,进攻兴元,将其攻克。而副将军李文忠也攻克应昌,俘获元帝嫡孙妃嫔、公主及将相。捷报先后传到朝廷,太祖下诏令劲旅返回京城,并亲自在龙江迎接、慰劳。然后下诏大封功臣,授徐达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为魏国公,年禄五千石,给予世袭凭证。第二年,徐达率盛熙等赴北平操练兵马,修筑城池,将山后军民迁移到各卫府,设置二百五十四屯,垦田一千三百余顷。该年冬天,徐达应召返回京城。

  五年(1372),太祖又大举发兵征讨扩廓,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从中路出发,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出发,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出发,各率五万骑兵出塞。徐达派都督蓝玉在土剌河击败扩廓。扩廓与贺宗哲合兵力拒,徐达战而不利,死者数万人。太祖因为徐达功劳大,所以对此未予追究。当时李文忠军也作战失利,引兵返回。唯独冯胜到西凉,获得全胜,却因隐藏骆驼、马匹而获罪,太祖对他未予奖赏,这些事情全部载入了《李文忠传》、《冯胜传》。第二年,徐达又率领诸将前往边疆,破敌于答剌海,然后还军北平,驻留三年才返回。十四年(1381),又率汤和等征讨乃儿不花。不久,又返回镇守北平。

  徐达每年春天率军出征,晚冬又应召返回,习以为常。回京之后,总是把大将印章上交皇帝,皇帝赐他休假,设宴畅饮,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而徐达却对皇帝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从容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却还没有一个安宁的住处,我可以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宫邸。徐达坚决推辞。有一天,皇帝与徐达一起到旧邸去,硬让徐达喝酒喝醉,然后让人给他蒙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吃一惊,慌忙跑下台阶,俯伏在地高喊死罪。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宅,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二字。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很轻视此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看门人福寿,让他对徐达图谋不轨,福寿揭发了他,徐达也不予追究,只是时时向皇帝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后来胡惟庸果然失败,朱元璋为此更加重视徐达。十七年(1384),太阴侵犯上将,朱元璋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点时,皇帝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应召返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重死去,终年五十四岁。皇帝为此停止临朝听政,发丧时悲恸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子孙三世都为王爵。赐葬于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一。

  徐达言简虑精,在军中,令不二出,在诸将面前总是保持令人遵从的严肃样子,而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好像不会说话似的。徐达善于安抚部下,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对他无不感恩,以死相报,所以,徐达军能所向披靡。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从不为军旅所苦。率军归朝之日,徐达总是陋车简舍,礼邀儒生,终日高谈,气氛和谐。皇帝曾称赞他说:“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

  徐达有四子: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皇后,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相貌奇伟,勇力绝人,长臂善射。开始跟随刘聚为盗贼,后来发觉刘聚终将无所作为,便在和阳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还未到和阳时,常遇春因困倦躺卧田间,梦见有一神人披甲拥盾在叫他“:起来,起来,主君到了。”常遇春从梦中惊醒,而朱元璋正好经过,常遇春当即迎拜,当时是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由于尚无寸功,常遇春自请为前锋。朱元璋说道“:你只不过是因为饥饿来寻找食物,我怎么能将你留下呢?”常遇春仍坚决请求。朱元璋便说道“:等到渡江之后,你再来为我效力也不迟呀?”等到朱元璋军队进逼牛渚矶,元兵列阵矶上,朱元璋军船离岸三丈多,没人能登上岸。常遇春飞舟而至,朱元璋命他向前冲击,常遇春领命,挥戈直冲向前。敌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势一跃,跳上石矶,大声喊叫冲入敌阵,元军望风而逃。诸将乘胜上岸攻击,于是攻克采石,攻取太平。常遇春被授以总管府先锋,晋升为总管都督。

  当时,朱元璋将士的妻子儿女及辎重都在和州,元中丞蛮子海牙再次以水师袭据采石,使朱元璋军回和州的道路中途被阻。朱元璋亲自率军进攻,派常遇春到处布兵迷惑敌人,分散敌人的兵力。两军会合后,常遇春操纵轻舟,将海牙的船队一分为二,然后从左右两侧猛攻,将其大败,尽获其船,江路重新畅通无阻。随即汤和受命驻守溧阳,跟随朱元璋进攻集庆,功劳最大。后随元帅徐达攻取镇江,进取常州。吴兵将徐达围困在牛塘,常遇春前去援救,破敌解围,擒获敌将,晋升为统军大元帅。攻克常州,升为中翼大元帅。又随徐达进攻宁国,被飞箭射中,他裹住伤口之后坚持战斗,攻克宁国。另外攻取马驼沙,以水师攻取池州,晋升为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又随徐达攻取婺州,转任同佥枢密院事,驻守婺州。常遇春调兵围攻衢州,首先派奇兵突入围绕南门外的小城,毁掉敌人的战具,然后发动猛攻,将城攻破,俘获披甲之士万人,晋升为佥枢密院事。常遇春率军进攻常州,战斗失利,应召返回应天。跟随徐达攻取赵普胜的水寨,随守池州,大破陈友谅兵于九华山下,这些都记载于《徐达传》里。

  陈友谅进逼龙湾,常遇春以五路军设下埋伏,大破陈友谅军,收复太平,功劳最大。朱元璋率军追击陈友谅至江州,命常遇春留守,他执法严格,城中军民井然守序,不敢有所冒犯,又晋升为行省参知政事。并随攻安庆,汉军出江四处拦截,常遇春率军出击,汉军慌忙调头逃跑,汤和等乘胜攻取江州,然后还守龙湾,兵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敌将李伯升突围逃走。常遇春军受命加固安庆城。

  在此之前,朱元璋所任用的将帅中功劳最大的,要数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常遇春三人。而邵荣尤其是一位善战、有经验的老将,这时他已非常骄横,并有异心,与参政赵继祖图谋设伏兵发动兵变。事情败露之后,朱元璋想赦免邵荣的死罪,常遇春秉直说道:“为人之臣有了谋反的罪名,还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呢?我决不与其共生。”朱元璋于是赐邵荣喝酒,流着眼泪将其处死,因为这件事,朱元璋更加偏爱倚重常遇春。

  池州守将罗友贤占据神山寨,私通张士诚,常遇春将其打败并斩首。又跟随朱元璋援救安丰,等到常遇春率军到达时,吕珍已经攻陷安丰,杀死刘福通,听说大军到来,便率强兵扼守,朱元璋左右军都进攻失败,常遇春横击敌阵,三战三捷,俘获士兵、马匹无数。然后跟随徐达围攻庐州。城将攻破时,陈友谅围攻洪都,常遇春应召返回。会师伐汉,与汉军在彭蠡的康郎山遭遇,汉军船大,又处于上流,前锋非常强大。常遇春协同诸将投入大战,呼声震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的指挥船,船已搁浅,朱元璋处境非常危险。常遇春射中张定边,朱元璋的船才得以脱险,而常遇春的船却又搁浅。这时,有一只坏船顺流而下,碰撞常遇春的船只,这才得以离开浅滩。转战三日,放火烧毁汉军船只,湖水因此变成了红色,陈友谅不敢再战。诸将认为汉军兵力仍然较强,想放他们离开,唯独常遇春不说话。等到船出湖口时,诸将正要放船东下,朱元璋却命令扼住上游。常遇春便溯江而上,诸将跟随其后。陈友谅走投无路,率百船突围。诸将半路拦截敌军,汉军于是分崩瓦解,陈友谅死。还师之后,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赏赐给他很多黄金、布帛、田地。攻武昌时,朱元璋返回应天,命常遇春留下督军围困武昌。

  第二年,朱元璋即吴王位,晋升常遇春为平章政事。朱元璋又派兵进攻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阳来援,常遇春乘其还未会合,迅速进攻,将张必先擒获。城中士气尽失,陈理投降,常遇春尽取荆、湖之地。然后随左相国徐达攻取庐州,另外率军平定临江的沙坑、麻岭、牛陂等寨,擒获伪知州邓克明,攻下吉安。围攻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朱元璋派使者告诫常遇春:“攻克此城时,不要多杀人。如果获得了地盘,却没有老百姓,那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常遇春疏通壕沟,设立栅栏,围攻赣州,屯兵六个月,熊天瑞兵力耗尽,于是投降,常遇春果然不杀他。朱元璋大为高兴,赐信褒奖勉励。常遇春于是凭借军威招降了南雄、韶州,回军时又平定安陆、襄阳。又随徐达攻克泰州,打败张士诚的援兵,督促水军在海安坝建造围墙阻拦敌军。

  同年秋天,常遇春被授为副将军,率军伐吴。在太湖、毗山、三里桥打败吴军,进逼湖州。张士诚派兵来援,驻扎旧馆,出现在常遇春大军之后。常遇春率奇兵由大全港扎营东阡,更处于张士诚援兵之后。敌人派出精兵出击,常遇春率军奋力攻击,将敌兵打败。在平望袭击其右丞徐义,将其赤龙船全部烧毁,又败之于乌镇,向北追击至升山,攻破其水陆寨,将旧馆援兵全部俘获,湖州遂被攻下。进而围攻平江,驻军虎丘。张士诚偷偷率军靠近常遇春,常遇春与其战于北濠,将其打败,几乎俘获张士诚。时间一久,诸将攻破葑门,常遇春也攻破阊门进入平江,吴地平定。常遇春晋升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为鄂国公。

  常遇春又被授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率兵北征。皇帝亲自嘱咐他:“面对百万之众,击溃敌人精锐部队,攻陷敌人的坚固阵地,无人能比得上副将军。我不担心你不能打胜,而担心你轻战。你身为大将,好与兵卒角斗,这尤其不是我所期望的。”常遇春跪下拜谢。出发之后,以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随攻山东诸郡后,又攻取汴梁,进取河南。元兵五万军队陈兵洛水之北,常遇春单骑冲向敌阵,敌人二十多名骑兵手持长矛一齐刺向常遇春,而常遇春一箭将其前锋射死,大叫一声冲入敌阵,麾下壮士也跟随他向前冲去。敌兵大溃,常遇春追奔五十余里。降服梁王阿鲁温,河南郡县依次被攻下。常遇春到汴梁谒见皇帝后,与大将军徐达一起攻下河北诸郡。先锋攻取德州后,常遇春率水师沿黄河而进,破元兵于河西务,攻克通州,于是进入元都。另外攻下保定、河间、真定。

  常遇春与大将军徐达一起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前来救援。常遇春对徐达说“:我军骑兵虽然已经聚集,但步兵还未赶到,突然与敌人发生战斗,一定会死伤很多,只有趁夜攻打才能获胜。”徐达说道“:你说得对。”这时正好扩廓的部将豁鼻马前来约定投降之事,便暂且请他作为内应,挑选精锐骑兵口含木片,悄悄出发去袭击敌人。扩廓当时正点着蜡烛学习军书,仓促之间不知所措,赤着一只脚,骑上一匹瘦弱的马,率领十八名骑兵逃往大同。豁鼻马投降,常遇春获得四万披甲之士,攻克太原。常遇春追击扩廓到忻州之后才返回。朱元璋下诏改常遇春为左副将军,位居右副将军冯胜之上。然后向北攻取大同,转而巡行河东,攻下奉元路,与冯胜军会合,向西攻占凤翔。

  恰遇元将也速进攻通州,朱元璋下诏常遇春回军守备,让平章李文忠帮助他,率步骑九万,从北平出发,取道会州,败敌将江文清于锦州,败也速于全宁。进一步进攻大兴州,将一千名骑兵分别埋伏八处。当大兴州守将趁夜逃跑时,常遇春将他们全部擒获,于是攻克开平。元帝向北逃走,常遇春追奔数百里,俘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以及敌人子女、宝货等物。常遇春率军返回,临时驻扎在柳河川时,暴病而死,年仅四十岁。朱元璋知道后,大惊,十分悲痛。在龙江举行葬礼,太祖亲自出奠,并命礼官就天子为大臣主持葬礼之事进行商议,商议结果上报太祖,沿用宋太祖追悼韩王赵普的先例。太祖下诏说“:可以。”赐葬于钟山平地,赐给金银器物九十件随葬墓中。赠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常遇春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二。

  常遇春性情深沉、勇猛、果敢,善于爱抚士兵,冲锋陷阵,从未吃过败仗。虽然没有学过典籍史书,但他用兵打仗却总是与古代兵书相符合。他比大将军徐达大二岁,屡次跟随徐达率军征讨,都非常认真地听从徐达的指挥,当时的名将首推徐、常二人。常遇春曾经自称能统领十万人马,横行天下,军中将士又称他为“常十万”。

  常遇春的堂弟常荣,多次立功,升为指挥同知,跟随李文忠出塞,战死于胪朐河。常遇春有二子:常茂、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