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良士(856~930年),初名昌士,字君梦,福建仙游县孝仁里郑宅(今赖店镇圣泉村)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五百首给朝廷,受昭宗李烨赏识,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历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王审知主闽,知他才华出众聘为八闽署、馆、驿巡官,后迁建州判官。不久,授威武军节度书记,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十卷,《中垒集》五卷,诗集十卷皆佚。《全唐诗》卷726录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补诗二首。其诗多寄情山水,表现超脱凡尘的思想。代表作如《游九鲤湖》、《题兴化高田院桥亭》等。
生平
作者:佚名
郑良士自幼博学,酷爱诗文,其诗作远近闻名,尤擅长五言、七言诗。唐广明、龙纪年间(880~889年),被荐入京,参加朝廷考试,不中。景福二年(893年),以诗500篇献朝廷,得到昭宗的赏识,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任康州、恩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由于唐末政治腐败,其才华无法施展,无意为官,于天复元年(901年)弃官归隐故里白岩。家居期间,常与泉州刺史王延彬、邑人陈乘、徐寅等以诗相唱酬。
后梁贞明元年(915年),闽王王审知赏识其才华,授为八闽署、馆、驿巡视官,后升任建州判官、威武军节度使书记官,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等职。
郑良士晚年又回归故里。他承家学渊源,重视对子女教育,8个子女都成才,先后出仕,元弼为闽国礼部尚书,元龟为宋初进士,官至司马。他的八个子女都“俱博学能文”、“时号郑家八虎”。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卒,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