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古文网 今昔古文网首页
古诗 名句 典籍 诗人 名言 成语

伤歌行

作者:曹叡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伤歌行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清冷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月光照在床头,屋子里格外明亮。屋里的女子想起知友,心中忧伤,难以入睡。思念不能断绝,夜晚也显得无比漫长。不时有微风吹进闺阁,吹动着罗帷,罗帷不停地飘动着。女子重新披上衣服,穿上鞋子走出屋子。可是到哪里去呢?只有在附近徘徊彷徨。春天鸟儿都向南方飞去,而有一只鸟却剩了下来,独自翱翔。它呼唤伙伴的声音多么悲伤,哀鸣的声音不禁让人断肠。看到鸟儿想起自己,女子悲伤得哭了起来,眼泪都沾湿了衣裳,只好站在外边高吟,向天空倾诉自己的忧愤。

注释
①耿耿:心中难以忘怀的样子。
②闺闼:妇女所居内室的门户。
③罗帷:丝制的帷幔。
④屣履:穿上鞋子。屣,鞋子。
⑤安所之:到哪里去。
⑥俦(chóu)匹:文中指鸟的伙伴。
⑦穹苍:天空。

伤歌行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诗,郭茂倩收在《杂曲歌辞》中,作古辞,《文选》同。但《玉台新咏》署名为魏明帝。郭氏的题解说:“伤日月代谢,年命遒尽,绝离知友,伤而作歌也。”说得不甚透彻。其实这是一首闺情诗,写婚姻不能自主的痛苦。因为是叙事诗,诗意较为含蓄,作者是采用情景相间的艺术手法来展开铺叙,层层揭示主题的。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写忧人夜不能寐。忧人是男是女,不得而知,但他(或她)在明月之夜,忧心忡忡。以至月已偏斜(辉光烛我床),尚在辗转反侧。那就是所谓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原来这位忧人是一位女子。微风吹,罗帷飘,她心绪更加不宁,躺不住了。“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干脆起床,到堂屋里去走走。但她无心收装,是“衣冠不整下堂来”的。揽衣,是披衣。曳,是拖着。屣履,是拖着鞋走路。《后汉书》李贤注:“屣履,谓纳履曳之而行。”她到底要干什么呢?“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什么也不干,只是走来走去,无所归依。以上是第一段,极写女主人公的苦闷。那么,她为什么会是这种心态?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正当女主人公在堂屋徘徊之际,夜空中传来一只孤鸟的哀鸣。女主人公很理解这哀鸣的含意是在呼唤自己的伴侣。伴侣不在,其鸣悲哀,女主人公也伤感了。“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孤鸟的哀鸣触动了她的心事,她伤心地哭了。刚开始,由于夜深人静,有所顾忌,她只是吞声饮泣,有泪无声。泣到伤心处,什么也不顾了:“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竟然失声“高吟”,喊起天来了,把满腔的幽愤向苍天诉说。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喊天?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奇怪的是这位女主人公只是呼天,就是不呼父母。这又是为什么?关键的句子就是“感物怀所思”。怀所思,就是有意中人,但不能与之结合为“俦匹”,没有父母之命是不行的。而父母之命可能正是要她嫁给别人,她身不由己,十分苦恼,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只好喊天了,至于父母,就没有什么可喊的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它是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冲动为线索层层展开、步步升华的。“昭昭素明月”,起句平平,看不出什么。“辉光烛我床”,原来她醒着。醒而卧,卧而起,起而徘徊。先是悲,由悲到泣,由泣到吟,由吟而愤,由愤而诉。感情越来越强烈,行动越来越大胆。一首短诗,居然写出了一个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惊人之笔。《伤歌行》的重点不是写感伤,而是写怨愤,是高度赞扬闺中女子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那一声惊破夜空的愤怒的呼喊。